一年前,一位中考剛剛結(jié)束的學生滿心歡喜的對我說:
我中考成績特別好,考上了重點高中,物理差兩分滿分,我覺得我高中學習也一定沒有問題,他們都說物理難,再難能難道哪里去?我高考的目標是清華大學!
可是就在昨天晚上,他又來問我問題,全然沒有了之前的喜悅,從聲音就能聽出他非??鄲?,因為第一句話就是:我覺得物理實在太難了!
小編大概了解了一下,這位同學最大的問題,就是還像初中時一樣學習物理。

我們先來了解一下,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區(qū)別在哪里。
初中物理要求我們記憶的東西比較多,只需進行機械記憶,把公式背過考試就能得高分;
而高中物理則不然,要求我們理解的成分更多,并且是在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去解決實際的物理問題。
特別是高中物理中規(guī)律、定理公式比較多,單純地死記硬背是不行的,因為我們必須首先理解清楚這些公式結(jié)論的適用條件或范圍,才能有效地進行運用。

在初中,物理學習要求我們具備形象思維的能力,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則是理性思維。
有很多同學不理解這些,到了高中仍然單純地死記公式,當然不會有理想的成績。
這些同學普遍有一個問題:明明課上都能懂,但是一到做題就是不會,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呢?
舉個例子吧,你可能看過很多高考滿分作文,覺得這些人寫的特別好,文采斐然,但是自己想寫的時候就是寫不出來,即使給你大綱,也不知道應該從哪里開始下筆。

其實這兩件事道理是一樣的,你能看懂,能聽懂,但是你看懂和聽懂的并不是你自己的,換句話說,這并不是你自己的東西。
例如星體密度問題。學過這個模型的同學,學會的不應該是某個星體密度公式,而應該是如何列方程解出星體密度——列出牛頓第二定律——星體表面某個物體,萬有引力等于重力。
然后,重力等于質(zhì)量乘以該星體重力加速度,萬有引力表達式中的距離等于星體半徑,星體質(zhì)量可以用密度和球體積公式表達。
因此,從課上聽懂到課下會做題,最重要的就是把你學的知識點,靈活掌握,不僅要背下來,更要知道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,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,這也正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。